第一次正式创建博客的经历与感受 我是受了陆爻齐老师的“怂恿”,决定也来搭建一个自己的博客。 我让ta期待的时间已经相当久了,至少也得拿出同等程度的热情来耕耘这块小田地才是。 再加上,我自己也需要通过输出内容来从迷茫中救下自己,便一拍即合了。
经历 这一次的博客零零散散用了3天的时间进行布置。 首先是想要和ta一样,并不购买自己的域名,而是将网站搭建在github.io上进行托管。 于是看了有关Hexo的教学视频,又试了试用github.io默认的settings创建网站,感觉蛮好。 这个时候是2025年6月,之后就被考试和报告绊住,便暂时搁置了。 一直到7月初,计划重新启动。 这个时候我偶然遇上了这个我非常喜欢的模板。
决定就是它了! 但是当着手开始做以后,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阻力: 这个模板是基于Astro,而非Hexo 作为网站搭建小白,我一开始不清楚Netlify和Vercel是什么,本着“经验优先”,继续选择让github本身创建网站,故而在导入模板后,带着“为什么没有直接出现预览网址”的疑问,企图速成,选择在模板分享者的上手教程、github本身的网站搭建教程和Astro的“将网站部署到github.io上”三块仔细对比观察(试图既要“速成”又要“融会贯通”),在或英或中的文字里横跳,浪费了两天份的时间在github.io的settings里,也没能搞出成果。 模板本身包含的图像引用似乎不能通过本地去访问,因此“npm run dev”操作在本地总是失败,极大地打击了自信心。 最后从零开始学习Astro,在学习一小段时间后终于发现了对Netlify的描述并进行了试用,试行网站发现可用后,本着尽快开始工作的想法,将该模板重新从github上fork过来并使用了Netlify进行部署,部署成功。 总之,可以暂时不必考虑输出内容以外的事情了。 所幸,在完全忘记如何向外输出之前(或许也差不多了),到底还是做出来了。 我到底等这天等了有多久呢……1天?3天?6个月?3年?6年?
在这里开始打出第一个字的时候,我原想像个孩子一般发出一声欢喜的拗哭…… 可我的身体已经不再是孩子,我的认知不让我把自己当作孩子,他人也已经不再把我看作是孩子。 夺去我脸上笑容的,是如同乱麻般的心思和必须要维持的社会关系之间衍生的产物。 所以我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静置与自我疗养。
首先先说说创建博客的缘由。
人如果无欲无求,梦想与现实没有了距离,那便不用再计算期望,不用再计较效率,没有了痛苦,同样也没有了能动性。 小C是带着过去的岁月赋予ta的梦想而来,向着某个远大的未来而去的。 距离是长远的,需要进行的改造是深刻的。 比起深陷在对自我和外界的怀疑中,小C觉得还是马上开始磨砺ta自己的刀刃好些。 接下来,该做些大伙儿耳熟能详的事了。 Hello world! 接下来要干些什么? 重拾程序员修养 分享见解与杂谈 写一些故事,谈谈工作与理想 基本上,就是记录修身与修心。
修身这方面,还请读者原谅————(至少在前期)我不能写的像个“程序员工作分享”一样,而以整理资料为主。
并且现在我没有做自己的图床和服务器,在使用这个模板时,不能够支持插入图片和评论功能,还望多多包涵。 我首要的想法是记录和整理日常信息,并据此调整好作息,作好自己的计划。 (如果方便)随后才是跟陆爻齐老师一起每日一题,修炼自己的技术。 因此修身这方面的记录暂时并没有划分好范围,先写了再说,大家就当杂谈看个乐子,等支持评论功能以后欢迎大家给出自己的想法。 修心这方面,姑且先定下博客的两个tag:“格物”、“致知”。 这两个tag在我这里都不与实在资料相关,借助这两个概念是因为我想起了早些年我写下用来支应父亲读书要求的杂谈。 这里给出片段:
NOTE *曾国藩在家书中提到既然自称读书人那么就应该对《大学》的纲领十分明白,我不禁汗颜…… 好在现在能读的书早就不止那几本名著了,我也还不用马上在一棵树上吊死。 *他认为《大学》中有功效的纲要只有两点“格物”与“诚意”。对于两者,他说了自己的解释,对于格物,他以“致知之事也”来形容,“诚意”则是身体力行。我认为他的形容实际上是从两个方面来讲的,因为光说格物是“用来致知的事”是从已经理解了的人的角度来谈的,显然对于学习者难以理解,因此他举了几个例子作为另一种角度的解释,理解来即是把“事”“物”等等,都看做“物”,探究其中“为什么要这样做”,就是致知。 因此我认为致良知是改变自己的想法到自己认为好的方面,格物就是探究改变自己想法的理由,先就这么理解。
这里给出定下两个tag的意义: 向外格物:捕捉自己偶然想法的来源,记下灵感+反思自己现在的状态 向内致良知:分析自己的内心,选择走上对自己来讲正确的道路(他人仅供参考) 那么,第一篇博客就先到这里。 下篇博客我们再见!
RSS / GitHub / Email
© 2025 Ceres233
Powered by Astro and Retypeset